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几点思考 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观念我们首先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其次,要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 因此,国家和教育部今后扩招的计划内指标(带有财政支持的)应重点放在西部高校。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科学规划人才开发战略;加大人才教育培训的力度因此,一是加大西部各县(区)职业技术培训力度,增大培训面,按发展时段培训不同层级、不同类别的技术人才。 我们首先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是我们党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基础上做出的科学判断,为我们的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主席强调“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胡锦涛总书记要求把人才战略确立为国家战略,人才在改革和建设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就是要把人才工作摆到战略位置,像抓“第一要务”一样抓,像抓“第一生产力”一样抓,像重视引进资金项目一样,重视引进人才,像优化发展环境一样,重视优化人才环境,像重视治理水土流失一样,重视解决人才流失的问题。其次,要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做出积极贡献的人都是人才,赋予人才以新的时代内涵,党的十六大进一步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再次要用好人才,抓好人才工作,就必须转变人才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变“唯学历、资历”为“唯能力”,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依据,坚决破除一切妨碍、束缚人才发展的制约因素,激发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多元化投资模式,拓展人力资源开发渠道 人力资源投资是开发人力资源的物质前提,人力资源投资包括人力资源数量投资和人力资源质量投资。人力资源投资有着不同的行为主体,即家庭、个人、政府,这些行为主体有着不同的投资对象和目标。根据人力资源投资主体的不同,我们将家庭和个人投资称为微观人力资源投资,将由政府进行的人力资源投资称为宏观人力资源投资。 在城市,居民文化教育娱乐项目支出比重已不断增加,超过衣着和居住支出,成为继食品支出之后的第二大支出项目。在农村,文化教育娱乐支出比重也超过衣着支出比重,成为继食品和居住支出之后的第二大支出项目。未来20年,这一项目支出还将进一步扩人。家庭未成年子女减少,学龄人口教育投资对象集中。家庭对人力资源的支出成为一种市场导向和发展取向的理性投资行为。因此,教育投资的出发点己经由履行义务转向自主型投资。表现为家庭对于学龄人口的教育投资己经超出“义务”范围,在教育需求的量上己经大大超出九年义务教育,进而对非义务阶段教育产生巨大需求;在教育需求的质上也远远超出普通学校教育所提供的标准化的教育内容,进而对非学校教育内容和学校教育中非标准化内容产生巨大需求。并且,对成年人群体人力资源投资也已经启动和迅速发展。家庭对于子女教育的需求并不满足于学校提供的千篇一律的标准化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而是寻求最大限度发掘自身潜力的人力资源开发途径。随着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家庭对于教育投资的对象不仅限于家庭中的学龄人口,而是逐渐扩大到家庭中不同年龄的所有成员。对于教育途径的投资也不只是单一地依赖于某一个机构或者某一种教育形式,而是倾向于选择一种多样性的组合教育投资模式。家庭的教育需求转型,为国家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大的微观动力,人力资源开发将不再是单一的政府推动型,而是家庭、个人、社会和政府多方联动的良好局面。因此,家庭的教育需求转型为国家的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重大的战略机遇。国家应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家庭和个人增加对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投资。 (二)加大宏观人力资源投资力度。 西部地区要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国家首先要加强宏观财政政策倾斜力度,促进西部教育发展。一是要建立健全多元化的教育办学模式,多渠道筹集教育资金,不断改善教育的教学条件以促进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把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发展经济的高素质科技人才。二是要要加大对西部高校的投资力度。西部的大部分省、自治区教育经费的增长要慢于财政收人的增长,原因不在于地方政府的关心程度,主要是因为教育经费的增长受制于地方人均财政收人的增长。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其自我造血功能远低于东部。加人WTO后与国际教育接轨,西部高校办学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国家要加大教育投人,并积极运用财政、金融和税收等杠杆吸引银行资金、社会资金和国外资金,加快西部高校发展,有效控制并减少西部与国内发达地区的教育高校不均衡的差距,使西部高校教育健康发展,并推动经济发展。三是要加强西部高校“211工程建设幅度”和研究生教育发展速度。国家有关部门应转变观念,让西部有更多的高校进人“211工程”立项建设学校,今后将国家“211工程”建设的经费重点投入西部。西部高校研究生的招生数、在校学生数、学位点数均不及全国的1/5,与东部比相差就更大了。这与西部大开发对高层次人才的大量需求极不适应。因此,国家和教育部今后扩招的计划内指标(带有财政支持的)应重点放在西部高校。放宽对西部高校研究生学位点、尤其是放宽省内没有建立学位委员会高校研究生学位点的审批权,扩大博士后流动站的数量,以吸引高层次人才到西部高校搞教学与科研。四是大力发展西部的基础教育。在农村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特别防止女童失学,在城市普及12年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西部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使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有坚实的基础。 三、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一)科学规划人才开发战略。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是我们党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做出的重大决策。西部地区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按照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要求,在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上下功夫,努力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把各类优秀人才聚集到西部建设的各项事业中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人才的聪明才智。 (二)加大人才教育培训的力度。 (责任编辑:admin) |